為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由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協作組🤴🏿、《思想理論教育》雜誌編輯部和无极3平台聯合主辦並由无极3平台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論壇”於 11月25日在校南苑圖書館五樓會議室召開。无极3平台書記鄭沈芳、副校長唐紅梅、宣傳部長李兆偉、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協作組組長忻平、馬院黨政負責人和全體教師出席了論壇👌🏿。論壇還特邀相關領域的專家,他們分別是:陳雲紀念館館長、書記陳麟輝、上海交通大學陳錫喜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宋進教授、復旦大學高國希教授、上海大學王天恩教授、上海海洋大學董玉來教授、上海電機學院何小剛教授🥦、南通大學顧玉平教授、合肥師範學院呂明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徐國民教授、上海理工大學胡緒明教授👩🏽🦲、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副院長王成和《學術界》編輯部主任汪家耀。論壇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曹月柱主持💂🏿♂️。
无极3平台書記鄭沈芳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協作組組長忻平分別為論壇致辭🏃🏻♂️。鄭沈芳書記指出,召開本次論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既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慶祝,也凸顯了思政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她結合學校成立以來的實際情況👨🏽🎨,講述了從起步到深化,從點到面,思政教育不斷滲透其他專業課程教學💄,順利完成轉型🎉,充分肯定了思政課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她還指出🕕,思政課教學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應進一步明確目標🤽,並不斷進行探索,為今後思政課的改革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忻平教授則指出🐅,思政課對大學生的教育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思政課能否做到與時俱進🏃♀️➡️,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他結合大學生思政課發展的歷程和上海思政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強調在高校思政課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思政教育的講話精神,結合具體的實際,不斷創新,激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積極性,抓住時機,大膽實踐。
陳錫喜教授、宋進教授和副校長唐紅梅分別做了主旨發言👩🦳。陳錫喜教授圍繞“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和實踐的理論基礎”這一主題🚴🏽♂️,深入闡釋了鄧小平關於社會的基本矛盾問題,他在鮮明區分“基礎理論”和“理論基礎”範疇的基礎上,從不同的維度進行了解讀📌。從理論維度上為鄧小平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辯護,指出鄧小平理論並非實用主義,而是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從歷史維度,以改革開放作歷史辯護🫴🏿🚵🏽♂️,回歸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從現實維度🙋♀️,為主要矛盾的轉化作深入解讀;從未來維度,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確定“硬核”。以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為理論依據📭,根據我國社會各種矛盾的發展變化,即時把握主要矛盾的轉化🦄,從而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宋進教授則重點強調☑️👨🏿🚀,在思政課教學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要有問題意識。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面的精神,突出強調我們應重視內涵其中的中國乃至世界“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問題意識,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實踐總結,也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新的時代課題,這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一定要把問題意識融入其中🌚。唐紅梅副校長則圍繞“以德立學 探索課程思政育人機製”展開👮🏼,她指出,為了深入貫徹新時代全國高等本科教育大會精神,學校明確將“立德樹人”作為工作的檢驗標準,建立了學校課程思政評價的指標,具體分為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30個具體達標觀測點➡️🙇🏿♀️。並且從五個方面具體展開🐋:“培養目標與方案”融入育人主旋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育人執行力👷🏼;多方聯動築牢“課程育人”主要陣地;學生為本觀測“德育效果”🧘🏻;教學比武促“評價指標”精準落地。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最終實現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大學生的心中👩🏻🏫,外化於他們的實際行動中。
在實踐教學經驗交流階段,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同教研室都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進行了成果分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的江慧英老師以“醫路引領 醫路修德 醫路前行”為主題🧝🏽,具體闡述了她們所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從“走進學生”、“走進專業”等不同的層面構建“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課前演講”🏫、“專家進課堂”和“誌願者服務”等具體形式深入展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的馬小紅老師在交流中指出,她們按照“2+x”的模式進行👢,“2”主要是指,必須結合以黨和國家重大事件為依托🧳,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以及讓學生完成社會實踐手冊作業📸。“x”就是教師根據自身、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選擇具體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反映良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的陳焱老師所談到的實踐活動則是以讀書會的形式開展🧦,誦讀馬克思主義人文經典。讀書會成員從授課班級的學生中選取,在組織上作為有一定思想與理論深度的馬克思主義類學生社團為定位,由學院教師指導𓀐,學生自行策劃、組織和管理,讀書效果得到學生們充分的認同。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曹月柱則代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講述了課程實踐教學探索,以“走讀上海”為主題,依托上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豐厚的歷史積澱,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初步劃分為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十裏洋場、紅色地標、抗戰記憶和偉人足跡具體展開🚣♂️,成效明顯。最後,與會專家對不同教研室的實踐經驗匯報進行了點評和指導。他們對不同教研室的實踐教學改革和探索給予了充分地肯定,並明確指出🧑🏿🦲:對於實踐探索過程中的成果要認真總結和提煉,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有實踐意識、學科意識和研究意識🦸🏻♂️,應形成長效機製,製定相關的製度,集中多方力量,調動多種積極因素,明確針對性,抓住方向性,重視實效性。
通過此次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理論與實踐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開展了認真研討,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找尋到現實的邏輯起點🏑;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經驗交流和深入分析,就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的建設與探索達成廣泛共識🕖🏄🏽♂️。(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