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宗祠建築,曾是當地民眾祭祀祖先🩰、舉辦家族活動的重要場所🧙🏻。
回眸歷史🧑🏫,當時光倒流至1929年的今天,一個大雪漫天的冬日,這座祠堂裏燃起了一簇驅逐暗夜的篝火🪔,迎來一支軍隊命運轉折的拐點,這就是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
破危局,井岡突圍至古田
這支軍隊,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以下簡稱“紅四軍”)📑。紅四軍之所以出現在古田,有特殊的歷史背景👩🏿⚕️。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隊伍,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隨著工農武裝割據局面逐漸形成,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地進行嚴格的政治、經濟封鎖,並組織多次“會剿”,妄圖消滅紅軍。
1929年初🚆🍤,敵人又派3萬余人分五路赴井岡山“會剿”。為破危局,紅四軍主力3600余人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率領下,冒著風雪撤離井岡山,以期出擊贛南🫲🏻,打破封鎖🙅🏼♂️,同時牽製敵人對井岡山的大舉進犯🦻🏻🤷♂️,進而粉碎“會剿”。
一路突圍,雖千辛萬苦👩👩👦🧑🏽🦳,但紅四軍在毛澤東🏰、朱德等的帶領下,避實擊虛🌲🏃🏻♀️,進軍至敵人力量薄弱的贛南閩西交界地區。在獲得長嶺寨大捷、解放長汀城後,於當年11月將閩西地區六縣收入“囊中”。12月中旬🧝,毛澤東等來到上杭古田。
明方向☀️,古田會議鑄軍魂
雖捷報頻傳,但由於早期革命鬥爭經驗不足🪫,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內部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逐漸暴露出來。在到達古田前👨🏿🚀,軍隊內部出現了爭論,核心問題是軍隊要不要接受黨的領導。
軍隊發展,生死攸關🧖🏼🕙。得知紅四軍內部產生爭議,位於上海的中共中央很快於1929年6月下旬通過秘密交通線來信,要紅四軍派領導去上海參加中央政治局召開的軍事會議,匯報相關情況🥸🐙。接到指示後,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隨即秘密前往上海。
9月28日,在聽取陳毅的詳細匯報後👌🏼,周恩來召集李立三、陳毅組成三人委員會,並代表中央委托陳毅根據談話和中央會議精神執筆起草了《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
九月來信肯定了毛澤東通過實踐開辟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尤其強調要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在這一精神指引下👳🏻♂️,1929年12月28日⚛️,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古田的廖氏宗祠召開。會議科學總結了南昌起義兩年多來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紅四軍黨內各種思想鬥爭的歷史經驗🍝。
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黨指揮槍”的著名論斷🏌🏻♀️,這一思想被確立為黨領導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使紅軍成為真正的新型人民軍隊🥬,並形成了從思想上建黨的傳統,對以後黨和人民軍隊的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次會議為在江西建立蘇維埃政權鋪平了道路。第二年取得了一些光輝的勝利✒️。幾乎整個江西南部都落入紅軍之手。中央蘇區的根據地建立起來了。”
——毛澤東
守秘密💂🏼♀️,星星之火終燎原
古田會議結束後,便是1930年新年。過完年,身患瘧疾的毛澤東化名“楊先生”,一邊在村莊養病,一邊代表紅四軍前委指導閔西特委工作,還為當地幹部培訓班講課,並創辦了一所“平民小學”。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為了回答一些人“紅旗到底能扛多久”的疑問,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此,在古田會議所形成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法影響下,全國紅色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紅色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油畫《古田會議》,作者:何孔德
今天,當我們走進古田會議紀念館🦧,會看到一份黨、團合一的旗幟。旗面雖有些褪色🖕🏽,但中間大寫的C.C.P.和C.C.Y.依舊清晰。旗幟上方,二十四字誓詞鏗鏘、工整: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鬥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當年,紅四軍到達閩西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很多黨員都曾在這面旗幟下莊嚴宣誓🧑🏻💼。此後,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旗幟被當地黨員秘密收藏,並完好保存了下來。如今🦾,它是古田會議紀念館中眾多革命文物的代表者,是人民軍隊在古田鑄軍魂的見證者,也是古田會議精神的宣講者。
江山不改💻,紅色永存💼。作為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古田會議精神穿越歷史時空,始終閃耀著真理的光芒,也為新時代不斷推進強黨強軍事業🙎♀️,留下了永遠的法寶。
註:文章部分配圖來自電影《古田軍號》
主要參考文獻:
[1]黃少群.論古田會議精神與中國革命的勝利.蘇區研究[J],2020(06):23~39.
[2]賴文燕.見證古田——幾則革命文物的故事.福建黨史月刊[J],2010(01):19~20.
轉自保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