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僅擔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任⛔️🤙🏿,也承擔了大量的涉密科研項目。由於高校具有科研氛圍寬松、日常管理靈活、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在涉密科研項目保密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個別高校師生保密意識淡薄、知識技能欠缺,違規操作時有發生,導致保密違法案件頻發👨🏻🦼🔄,甚至造成泄密後果。
典型案例
2021年6月,某高校申報承擔了一項秘密級科研項目。6月29日,項目參與人——該校教師李某🐚👍🏿、莫某🦾,將該秘密級項目任務書送委托方辦理相關手續。在此期間👨🏼🏫,由於李某另有任務提前返回學校,由莫某獨自辦理。莫某在委托方單位附近一家無涉密載體印製資質的復印店將任務書復印3份,一份交委托方,另兩份連同原件帶回後🎥🔛,交與項目參與人——該校教師湯某🔄。
7月2日,項目參與人——該校教師陶某在互聯網計算機上填寫了項目有關審查表,標註為秘密級,將審查表拷貝至湯某個人U盤🧑🏽🦲。7月6日上午,湯某讓學生梁某用手機應用軟件掃描任務書轉入互聯網計算機,並拷貝至湯某個人U盤。之後,湯某將U盤中存儲的涉密任務書、審查表拷貝至個人互聯網計算機中,合並成一個文檔👩🏼🏭,使用電腦版微信轉發給莫某修改💂🏻。調查中發現,湯某與莫某兩人多次互傳該文檔。7月8日🐾,湯某又將該文檔轉發至項目組微信群,造成泄密👳🏽♀️。
案件發生後🧏🏼♂️🤷🏼♂️,湯某🕵️👩🏼🔧、莫某被給予紀律處分,陶某🎚、梁某以及其他負有監管責任、領導責任的人員均受到相應處理。
案情分析
在上述泄密案件中🖼,涉及多種常見的保密違法行為。
保密違法行為一:違規私自復製涉密文件🤙。莫某明知有關項目任務書屬於國家秘密,擅自在路邊復印店使用非涉密復印機復印,違反了復製涉密文件應當按照規定報批的要求🦸🏻♂️。該復印機若具有聯網功能,將會給國家秘密安全造成更加嚴重的威脅。
保密違法行為二👶:使用手機軟件掃描、處理涉密文件🪚。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嚴禁使用手機發送👩🏽🔧𓀌、接收、存儲或處理。湯某明知任務書屬於國家秘密,仍安排學生使用手機軟件掃描並上傳至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中,在這一操作過程中,任務書很可能已經被存儲到有關手機軟件提供商的存儲服務器中🧗🏼,泄露的風險隱患極大⛈。
保密違法行為三🍷:在互聯網計算機中存儲✝️、處理涉密文件🙍🏻♀️。保密法第四十八條將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作為違反保密法行為之一。陶某在填寫項目有關審查表時,明知填寫內容屬於國家秘密🧑🏼🍼,仍然使用互聯網計算機處理👑;湯某使用互聯網計算機存儲、處理有關涉密文件,兩人行為均違反保密法相關規定。
保密違法行為四👍🏼:使用微信傳遞涉密文件🙅🏽。近年來,通過微信傳遞涉密文件資料造成的泄密案件頻發🏃,微信泄密擴散範圍廣、危害後果重、補救措施難。湯某和莫某明知有關文件涉密,但是為圖方便🧖🏿♂️,便置保密規定於不顧,多次使用微信互相傳遞涉密文件,並將涉密文件發送至微信群中😏,導致涉密案件發生。
對策建議
當前,高校已日益成為國家前沿👨🏿🍼、尖端技術研究的主力軍,參與涉密科研項目廣泛且深入。與此同時🤾🏽♀️,高校保密管理能力與其承擔的涉密科研任務不相匹配💙,導致泄密違規案件大量發生,突出表現在使用互聯網計算機存儲🧑🏿🔬、處理涉密信息✌🏽,通過互聯網電子郵箱▫️🧜♀️、微信等社交媒體傳遞國家秘密等。
結合高校保密管理實際,要從以下幾方面夯實基礎,不斷提升涉密科研項目保密管理水平。
一是夯實保密管理製度基礎。針對涉密科研項目保密管理的突出特點,梳理全流程各環節的隱患漏洞,有針對性地製定保密規章製度🛂,壓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
二是夯實技防基礎。註重提升涉密科研項目技術防護水平,為承擔涉密項目的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涉密科研環境。
三是夯實人員“兩識”基礎🏃🏻。註重加強對承擔涉密科研項目的教師和學生的保密教育培訓✂️,對其講清保密形勢,幫助其提升保密知識和技能,引導他們把保密作為指導和規範自身行為的基本準則,不斷增強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轉自保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