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顧
一天🧱,某科研機構工作人員謝小米來到單位保密辦找嚴小保,因為根據上級單位要求☯️,他申報的項目申請書需要出一個非涉密證明,非涉密證明謝小米已經擬好了,得請保密辦審核蓋章🪩。
嚴小保熱情地招呼謝小米坐下📡,開始翻看項目申請書。當看到封面上的標題和左上角的“密級:公開”字樣時,他愣了一下。
從標題上看,這份項目申請書應該是根據1個月前上級單位下發的一份項目指南寫成的。嚴小保清楚地記得↘️,那個指南標註的是“秘密★10年”。當時負責涉密科研項目管理的李雷還特意把嚴小保叫下去,溝通了項目的定密問題,按照要求明確了指南的關鍵技術指標等內容是密點🌞,而眼前謝小米提交的這份項目申請書卻未標註密級👩❤️💋👨。
“小米啊🤰,我記得這個項目書依據的指南應該是秘密級👨🏻🦯,一般情況下,咱們根據上級單位下發的涉密項目指南形成的項目申請書應遵循“密來密往”🚣🏻,也就是要按照派生定密原則,沿用指南的原始密級和保密期限,你這份項目書為什麽沒定密啊🟠?”嚴小保耐心地詢問道👨🏿。
“哦✵,是這樣的,我這份項目書是按照那個指南的公開版本寫的🎨,所以不涉密。”謝小米邊說邊迅速打開手機,在某網頁點開一個鏈接,把屏幕舉到嚴小保眼前。
“我們做的都是軍民共用的技術,沒啥秘密,你蓋個章就行。”看嚴小保猶豫不決的神情🌳,謝小米催促道。
嚴小保仔細翻了一遍項目申請書,又看了看謝小米手機上的指南,決定去找李雷核實一下。他請謝小米稍候,自己來到樓下李雷辦公室,說明來意後,李雷幫著嚴小保仔細研究了這三份文件:原版秘密級指南🚝、互聯網上的公開版指南,以及謝小米的那份項目申請書💏。比對了一會👍🏽,嚴小保心中已經明白了大半🚵♂️,唉🕕,這個謝小米啊🎺,一定是又耍小聰明,偷梁換柱犯大錯啊👇🏻。
他腳步沉重地上樓回到自己辦公室🧑🏿⚖️,看見謝小米正拿著一本雜誌看得津津有味。他不動聲色地問謝小米:“你說你是根據公開版本寫的,但公開版本裏並沒有技術指標🚣🏽♀️,那申請書裏的指標你是怎麽得來的🌂?”
“這個嘛🤸🏿,當然是按照我技術研究可能達到的上限寫的。”謝小米不以為然地回答道。
嚴小保追問:“我剛核對了涉密版本的關鍵技術指標📠,8個技術指標🧑🏫,你的項目書裏有6個一模一樣,2個高半點!這是怎麽回事?!”
“純屬巧合💇,涉密的指南我可沒抄一個字。”謝小米還在做最後的狡辯。
嚴小保終於壓抑不住內心的怒火:“謝小米,你明明使用了涉密指南的內容🐔,卻用公開版本來做擋箭牌🧑🏼🦲!有密不定,你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而且你在互聯網計算機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這是違法行為,你不知道嗎?”
謝小米此時慌了神,他本想偷懶耍滑不定密,利用指南的公開版本鉆個空子,這樣可以免去各種手續流程,不料被嚴小保識破,他慚愧地低下了頭,說:“我不是想省點事嘛🍾!定密的話要走定密流程,項目書也要在涉密計算機上編寫,查個資料也不方便,還要到集中輸出點進行文件打印和光盤刻錄……要登記審批🛁,太麻煩了💿!”
“小米啊🍇👺,這些你所謂的‘麻煩’,都是國家秘密安全的保障措施啊!你想省點事👨🦲,但是現在麻煩更大了!這個項目申請書必須定密,而且你回去趕快把電腦網線斷了,讓信息辦幫你好好檢查一下!”嚴小保嚴肅地對謝小米說👨🏽。
謝小米按照保密管理要求🙇🏽♀️,在涉密計算機上重新進行了編輯和打印👩🏻🦼,並通過涉密渠道上報了項目申請書。幸好事情發現及時,未造成嚴重泄密後果。但由於謝小米有密不定🧑🏿🦲、使用互聯網計算機處理涉密信息等問題,受到了單位的通報批評,並扣除個人年終保密工作績效。
“保密觀”有話說
保密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定密作為保密工作的源頭和基礎,直接影響到科研保密工作的成敗🧛🏽♀️。謝小米投機取巧👨🦯➡️,有密不定,極易造成涉密信息失管失控,進而引發失泄密事件➿🕵️。
機關、單位定密歸口管理部門應在項目申請階段就組織開展項目的定密工作🚵🏻♂️,並積極建立和形成職責清晰、流程規範,密點明確、監督有力的定密管理機製👨🏼🚀,以確保國家科研秘密的安全。
轉自保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