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先秦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吸收了眾家的思想理論,不但融合並發展了法家前輩商鞅、管子等人的思想,而且集申不害的“術”與慎到的“勢”於一身,締造出獨樹一幟的法家理論。
後人將韓非子的言論和著作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書中闡述了韓非子的法家治國理論,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保密思想,通過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歷史知識,極其生動而又深刻地闡釋了韓非子對於保密的有關思考和主要態度。
韓非子畫像
以維護君主統治為最高目的
從整體上看來,《韓非子》一書闡述的法家治國理政理論就是以維護君主專製統治為主要目的⚠,以“君🚥、臣🍫、民”為主要對象⚃,以“法、術、勢”為主要實現手段🆎,書中的保密思想也有著根深蒂固的君權思想至上的烙印。
《韓非子·三守》中將“心藏不漏”視為君主掌權的三大原則之一(另外兩個為獨自決斷、獨攬權柄),這樣才能不給臣子察言觀色搞投機的機會,只能老老實實說真話💟🧝🏼,君主也因此可以盡聽忠直之言🧍♀️。
《韓非子·主道》中說🧙🏽♀️:“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主不能被臣下看透,不能被臣下所了解知悉,君主應該虛靜無為✍️,在暗處觀察臣下的過錯🔅,視而好似未見,聽而好似未聽,聞而好似不知。君主要做到不被臣下看透⚪️,便要“函掩其跡,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韓非子·亡征》中將不能保密視為君主亡國的征兆之一:“淺薄而易見,漏泄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語者,可亡也📆。”意思是👩🌾,君主不持重而好輕易表露感情,機密泄露出去而不加以隱藏,不能嚴密戒備而將臣子們的進言輕易透露的,國家就可能滅亡🤥🧘🏿。
將保密視為君主掌權的重要保障
韓非子保密思想另一個特征是具有較為嚴密的邏輯結構。韓非子之所以重視保密💟,將保密視為君主掌權的重要保障,並不是想當然,而是基於他對保密作用的認識🐊,即所謂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他認為🏊🏿,明君如果神秘莫測、好似無為而治🍇,群臣則會誠惶誠恐,使有能力的人竭盡思慮,臣下鞠躬盡瘁,達到“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的結果。君主即便面對“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的情況,也要做到心如止水、古井不波。如果不慎顯露出自己的欲望和意圖👇🏻,將會出現“主上不神,下將有因”的局面🦙,最終可能導致臣子覬覦君主的地位,致使國家覆滅。
韓非子之所以對君主保密如此重視,也是基於他對君臣關系的判斷。他認為𓀅,君主和臣子是“一日百戰”的關系🧑🦼➡️,君主如果不能控製臣子,臣子就會反過來控製君主👴🏻,輕則被臣子玩弄於股掌之上,重則喪失權力,甚至丟了卿卿性命。
此外,還要註意的是🙇🏿♀️,在先秦思想家中,韓非子屬於實用主義者💈,把樹立君主強大無比的威權作為至高無上的目標,把臣民畏懼刑罰、追名逐利作為政策考量的基本出發點,因而推崇嚴刑峻法🎢,對保密工具性的一面挖掘較深,但對保密中表現出來的忠誠、智慧、與人為善等正面價值比較淡漠。這是其深刻的地方,也是其片面的地方。
我們今天在研讀《韓非子》時也要註意其中的糟粕👨🏿🏭,不要把偏見當真理🫴🏿,把管控和專製看成理所當然👳🏿♀️,要註意清理其中片面強調擴張君權、罔顧臣民權益和人格尊嚴的毒素👨🏻🦯🧑🦲,警惕其消極影響。
轉自保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