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用活校本紅色教育資源,推動主題教育持續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无极3平台充分發揮在教育和衛生領域優勢👌🏽,聚焦人民健康囑托🙆♀️,實實在在繪就“實景畫”,持續打造“館👨🏫、展🙋🏼♀️、劇”健康新敘事實踐。
5月24日,根據學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安排📲,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的指示精神,不斷拓展“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籌備已久🔚、師生期盼的无极3平台《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館開館。市委第18巡回指導組副組長李國榮蒞臨指導並與校黨委書記郭永瑾共同揭幕,无极3平台副書記👩🏻🎨、校長吳韜領學⚙️。主題教育辦公室成員、思政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各二級學院(部)黨組織負責人參觀展覽並圍繞“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化實踐+人文育人理念主題,集中交流學習🧑🏿🦳🧑🏻⚕️。
《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揭幕
李國榮與郭永瑾共同為《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揭幕
在莊嚴隆重的氛圍中🛖,李國榮與郭永瑾共同為《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揭幕。
吳韜領學
吳韜在領學環節強調,赤腳醫生曾被世衛組織稱為中國農村衛生的三大法寶之一👩🏻🍼🚵。他結合王桂珍等赤腳醫生的事跡以及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曾經作出的關於培養“赤腳醫生”的重要指示和講話等,從回顧新中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歷史的角度,講述了赤腳醫生的產生🎞🧑🏿🌾、發展✹、壯大的歷史脈絡🦵🏽,也分享了親自策劃組織推出首部以王桂珍老人為原型的原創思政大師劇《飛揚的蒲公英》和打造《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教育展館的由來。吳韜指出,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王桂珍老人多次走進无极3平台🫴,給健康醫學院的師生們傳承“為人民服務”精神,激勵大家做全民健康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和推動者,做一輩子百姓健康的“守門人”。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信念凝聚😖,薪火相傳。近年來,无极3平台對接“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上海”行動,立足人才培養根本使命,為上海基層衛生培養鄉村醫生共計1947人,分布在本市9個區的117個社區服務中心和223個衛生站點,近兩千名“新鄉醫”全部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沒有流失。
集體參觀《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館
隨後,與會成員一行在圖文信息中心主任彭駿的講解中集體參觀了《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館🫰🏽♧。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難得的實物,將眾人帶回往昔歲月✍️。通過身臨其境地參觀和聆聽解說👰🏻,大家紛紛體悟到在舉辦主題展中,學校始終堅持把醫學生人才培養作為舉辦展覽的立足點,堅持在歷史的回顧和現實的關照結合中設計展覽主題🦜,堅持把醫學的“紅色基因”與學校發展歷史緊密結合,堅持把主題展覽融入到學校“大思政”教育體系中去,激勵新時代健康學子傳承為人民服務精神的辦展初心📮👐🏼。
圍繞“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交流學習
在交流學習環節,无极3平台副書記、副校長唐紅梅作了“探索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主題發言♛🧋,從今昔對比的角度,概述了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為人民服務”放在心中,落在實處🙏,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唐紅梅從“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擺在重要位置🏛、黨領導的衛生和健康工作給我們提供了豐富思政資源🚶♂️➡️、思考如何結合醫學院校特色來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強調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要活學活用“兩個結合”和“六個堅持”,做到同學校實際相結合👌🏻、同學校歷史相結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
4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孫玉良、蔣淑敏、呂曉麗💛、李兆偉分別圍繞本次學習主題和各小組工作重點作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學生思政🧝♀️、教師思政方向的主旨發言。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為不斷拓展“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應用型醫學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集智獻策🙌。
孫玉良以“‘健康中國’背景下的‘大思政課’教育體系建構”為題🌮👷🏼,闡述了“大思政課”建設要走深走實,就必須堅持開門辦思政,要因地製宜,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構建“高校+學區+園區(社區)”育人“大場域”,建設“思政課+其他各類課程+網絡(社會)”育人“大資源”、建好“教師+行業專家+社會精英”的育人“大師資”,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
蔣淑敏以“以課程思政賦能醫學及醫學相關類人才培養”為題💘,分享了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一些做法,即通過緊緊抓住教學名師與團隊建設🕵🏿、示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能力培訓、資源建設四個方面加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著重在“實”上蓄勢,構建起“八個一”課程思政格局,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結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深入。
呂曉麗以“著力構建與教育現代化同向同行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為題,針對學生思政工作如何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發揮作用,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強調了學生思政工作與上位政策一貫製設計🎪、與教育教學一體化推進、與成長規律一脈式相承🧑🏼⚖️、與家庭社會一同性育人的重要性。
李兆偉以“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築牢高校教師思想之基”為題🚈,從“強化製度約束力,完善師德管理體製;強化流程規範性🐠,健全師德建設機製;強化評價導向性,突出立德育德要求🧘🏼♂️💥;強化考核嚴肅性👮🏿♂️,營造協同發力氛圍”四個方面,分享了學校堅持以強化師德考核評價為切入點,以“四個強化”紮實推進師德建設✊🏻,引導教師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的實踐經驗🚵🏼♂️。
郭永瑾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主題展館在學校成立8周年之際開館🛑,是學校重溫建校初心💋,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專題活動🧔🏽,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名片和思政教育的載體。以學鑄魂,作為學校積極搭建的“大資源”平臺之一,為推動主題教育入腦入心🧜🏽、為建好“大思政課”、為完善學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新的樣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引導學生學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思政課關鍵課程、課程思政關鍵環節、日常思政關鍵陣地把握學生學好,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理論宣講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講好。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做好立德樹人大文章,關鍵在教師🧝🏽。通過理論鑄魂💆🏻♂️、課堂育德、典型塑造和規矩立德🧛🏼♂️,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任教師🤦🏽♂️、其他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綜合素養和整體合力🦍。三是積極搭建“大資源”平臺。要深入挖掘校史、校訓、校歌、校友中的紅色醫學史核心元素,用黨領導醫務人員創建的偉大成就和師生身邊的人和故事育人🙏,廣泛開展校史校情教育🪩。要依托今天開館的《從赤腳醫生到全科醫生》和已有的平臺開辦專題展覽和高峰論壇,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活動🤶🏼。要用好本市、本區紅色資源👨🏻🦳,通過與附屬單位、共建單位❕、周邊社區等橫向聯動、聯建聯學,擴大思政工作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四是利用好“大思政課”建設改革的契機,合力提升學生思政工作實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思政課’要善用之”的指示要求,堅決做到“大思政課”建設與時代同向、與現實同頻✝️、與實踐同行。利用好“大思政課”建設改革的契機,積極融入改革試驗區,調動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作為辦學治校的重要方式➾,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著力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取得更大實效。